“以前找工作要看人脸色,现在靠手艺挺直腰杆。” 济宁下岗职工张军摩挲着刚拿到的小吃制作结业证,难掩激动。在济宁美开乐职业培训学校的 “甏肉干饭” 特色班学成后,他的小吃店即将开张。这所始建于 1990 年的职业培训学校,三十余年来见证了数千名像张军这样缺乏学历资历的普通人,凭借一技之长改写人生的故事。
多元专业破局迷茫,技术点亮方向
“没学历、没经验,找工作处处碰壁。”28 岁的待业青年小李曾深陷迷茫,直到报名美开乐电气焊专业。在这里,从基础的手工电弧焊到高难度的氩电连焊,四个半月的系统学习让他掌握了核心技能。如今,他已成为三一重工的技术骨干,月薪过万。
这样的转型并非个例。美开乐开设涵盖烹饪、计算机、美容美发、电气焊等 19 个领域的课程,形成 “传统技艺 + 新兴技能” 的专业矩阵。针对就业困难群体,学校联合人社局推出 “舌尖上的运河” 培训项目,甏肉干饭、特色小吃等课程让农村转移劳动者、失业人员快速掌握谋生技能;面对数字化浪潮,平面设计、室内设计、电商直播等专业同步更新课程,融入数据分析、AI 应用等前沿内容。
“我们的专业设置永远跟着市场走。” 校长介绍,学校采用 “技能 + 素质” 一体化教育,既教技术也传经验,连残疾学员都能找到适配方向。三级肢体残疾的韩建宝通过平面设计课程学习,结业次日便入职合作企业,该校培养的 200 余名残疾学员就业率达 95%。
硬核教学筑牢根基,匠心培育真功夫
“不是光听理论,每天至少 6 小时实操。” 糕点专业学员王琳的操作台摆满了刚出炉的低糖点心。美开乐推行小班授课与 “一人一工位” 模式,教师全程手把手指导,将复杂技艺拆解为模块化教学单元。在现代化厨房、焊接车间、电商实训基地,学员们在模拟职场环境中反复打磨技能,最快一个半月即可掌握基础技术。
师资力量是教学质量的核心保障。学校教师均为平均从业超 10 年的行业专家,既能传授中式烹调的火候秘诀,也能指导西式烘焙的创意设计,更能结合实战经验讲解店铺运营技巧。通过 “以赛促学” 机制,学员在省市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,去年糕点专业学员在全市食品行业竞赛中包揽多项大奖,展现出扎实功底。
就业创业双向护航,技能变现无门槛
“毕业即就业” 的底气来自深度产教融合。美开乐与三一重工、中集集团等 200 余家企业签订定向培养协议,企业全程参与课程设计,学员实习即可接触真实项目,实现 “校园到职场” 无缝衔接。对于创业群体,学校提供从选址、采购到营销的全链条指导,还开放秘制配方、技术升级等增值服务,助力学员打造特色品牌。
烹饪专业毕业生有的入职高端酒店担任主厨,有的开起连锁餐饮店;美容美发学员或进入知名沙龙,或自主创业开店;电气焊、电工学员更是制造业的 “香饽饽”。电商专业学员借助实训基地开设网店,将设计作品、特色糕点通过直播销往全国,不少人实现月入数万元。
终身学习不设限,技术投资终有报
从 1990 年到 2025 年,美开乐用三十五年坚守证明:学历不是唯一通行证,技术才是终身 “铁饭碗”。在这里,既有刚出校门的年轻人,也有年过五十的再就业者;既有零基础的新手,也有寻求升级的行业从业者。学校 “随到随学、灵活排班” 的模式,让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。
“当初花几千元学技术,现在每年能赚十几万,这是最划算的投资。” 自主创业的张军道出了众多学员的心声。如今,这所社会保障局批准的正规院校,正以诚信办学的口碑、务实高效的教学,帮助更多人挣脱学历焦虑,用技能赢得尊严与未来。正如校园标语所言:“掌握一门技术,少一分求人无奈;沉淀一颗匠心,多一条人生坦途。”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