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如今市面上那些化妆品名字取的真真是厉害,××冰川水、××逆龄精华、××神仙水、××抗蓝光精华……光听这名字,就仿佛嗅到了神秘又高级的味道,有一种用完就能青春永驻的感觉,好多人一看到广告宣传,钱包就开始躁动了。
不得不提醒,这种时候一定要冷静、冷静、冷静。
无论他广告宣传再厉害,其功效到底如何,归根结底还得看成分表。想知道一款产品的实际功效,自然得看他的成分表了。
要知道,护肤品中含量大于1%的成分必须降序排列,我们可以以含量1%以下的成分为分界线,看功效成分的排序,根据含量判断其功效是否真的有效
规定含量不能超过1%的成分有:防腐剂(苯甲酸不能超过0.5%)、香精、增稠剂(卡波姆、黄原胶,还有XX胶,XXXX聚合物,XX纤维素)、抗炎剂(甘草酸二钾、红没药、尿囊素)、特殊成分(EDTA二钠、辅酶Q10、聚季铵盐-XX、氢氧化钾、聚乙二醇-XX、壳聚糖、辛甘醇、硅酸铝镁)等。
另外,三氯卡班不能超过0.2%,水杨酸在护肤品中含量不能高于2%
总结:找到功效成分的位置,以上述规定含量的成分为依据,判断功效成分大概含量,然后查询其作用含量,即可判断该功效是不是虚设。
成分表的构成:
面对一个成分表,大致可分为3部分:溶剂、功效成分、添加剂。
溶剂是护肤品中的基质原料,又分为主要溶剂和辅助溶剂,通常排列在成分表最前面。
如图,这款产品的主要溶剂就是排名第一位的水,无论它广告宣称是冰川水、火山温泉水、深海水……其本质就是H₂O,说得再漂亮它都不会有什么神奇的护肤特效。里面的丁二醇、甘油便是辅助溶剂,通常无害,有些基础保湿功效,起乳化或提升肤感的作用。
功效成分即该化妆品所宣称功能的对应成分,如××逆龄精华,它应该含有抗衰、抗氧化的成分:胜肽类、维A醇、维生素E、多酚类、白藜芦醇浓萃等。
所谓的“抗蓝光”实则是通过抗氧化、减少自由基或者促进胶原蛋白再生这些套路。总之,无论它宣称什么功效,我们看看它的功效成分就什么套路都明白了。
添加剂则是指产品的表面活性剂、防腐剂、香精等。
表面活性剂可维持产品稳定性,还具有清洁、脱脂作用(通常含量1%或1.5%),所以常广泛用于洁面产品中,通常含有“酸脂”、“酸铵”、“盐”、“聚醚”等字眼的成分基本都属活性剂。
防腐剂则起到保障产品在保质期内不会滋生细菌,减缓变质氧化的作用,由于防腐剂刺激性较大,所以规定了其使用剂量。
香精主要是用于掩盖化妆品中某些原料的难闻气味,一般由多种成分复配而成,所以相对容易引起皮肤过敏,通常添加量极低。在成分表中,香精一般排在末尾。
抛开剂量谈功效都是耍流氓,因此我们在看功效成分的同时,可以以防腐剂、香精等控量成分为参考来判断功效成分的添加量,再结合该成分的作用浓度来看产品是否真能发挥功效,比如想用烟酰胺来美白,那么其浓度需≥3%,所以假如它排列在防腐剂之后,那么美白就是噱头。
所以,会看成分表好处多多,挑选护肤品时再也不会被盲目种草,再也不会受华丽广告的蒙蔽,再也不用眼巴巴等护肤达人回复某某产品好不好,总之,再也不担心选错产品,省心省钱。